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名师工作室 > 正文

校级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工作室简介

【作者:张越 发布于:2025-05-21 点击量:

一、工作室简介与定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23年,由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张越担任主持人,旨在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

工作室依托专业特色课程《教师口语》,整合师资力量,与湖北省示范幼儿园襄阳市粮食幼儿园等紧密合作,以教师“双千双进”为平台,致力于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辐射型”的专业组织,为学前教育赋能师范学院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建设工作。

二、工作室组织架构

工作室由主持人张越副教授牵头,成员包括校内骨干教师和幼儿园园长等。成员构成如下:

主持人:张越,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学前教育专业党支部书记,负责工作室的整体规划与管理。

校内骨干教师:石建宇(副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研究室主任)、王卡兰(副教授)、王燕(副教授)、黄婧(讲师)、张霞(讲师)、周霞(讲师)、彭澎(讲师)、刘子春(讲师)、郑磊(讲师)、李芳(讲师)、邓韵秋(讲师)、申欣悦(助讲)、肖丹丹(助讲)、范书妍(助讲)、李郭琳(助讲)、孔江姗(助讲)等。

幼儿园专家:朱红(襄阳市粮食幼儿园园长、高级)。工作室成员分工明确,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幼儿园专家则侧重于实践指导和资源共享。

三、工作室运行机制

工作室建立了完善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计划会议、总结会议和阶段性工作汇报会议,讨论工作室计划,分享经验,解决难点。

工作制度:主持人与成员签订合作协议,制定提升计划,安排培训工作,成员需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

考核制度:主持人由学校领导小组考核,成员由导师和领导小组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工作室,同时吸收新成员。

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制度,及时收集、归档各类材料,为个人成长和工作室发展提供依据。

经费使用制度: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四、工作室建设思路

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围绕“四个一”展开:

带一支团队:推动成员专业成长,实现教育教学突破,引领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抓一个项目:瞄准幼儿园岗位需求和教学改革,确定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建设一个工作室:建立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库,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成果辐射。

出一批成果: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案例集、教材、论文、课题报告等形式输出研究成果。工作室还制定了详细的三年工作规划,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目标的实现。

五、工作室成绩与经验

工作室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学成果:主持人张越主编的《幼儿教师口语》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持的《教师口语》课程获批湖北省在线精品课程,作为核心成员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成员在职业院校师生大赛中屡获佳绩:石建宇获全国职业院校幼儿教能技能大赛二等奖,李郭琳获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团体二等奖;黄婧、梁蕴获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王芳、申欣悦获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团队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幼儿教育大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早期教育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湖北省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连续获得多个金、银、铜奖。

科研成果:工作室成员立项、结题省级课题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核心论文4篇,建成校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出版专业教育10余本。王燕主编“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作为核心成员获得教育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师。

社会服务: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石建宇牵头申报国培、省培、市培项目,收益显著;团队为幼儿园、新进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推动襄阳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在于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明确的目标定位、完善的运行机制以及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这些都为工作室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作室未来建设方向

1.指导思想

以职教本科建设、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纲领,聚焦“数字化转型赋能学前教育”,围绕创新团队建设,课程体系重构,产教融合创新,三位一体发展路径,打造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新高地。

2.工作规划

(1)团队建设:培育省级名师1名,校级教学新秀1名,新增双师型教师2人

(2)课程改革:培育国家级在线课程、校级在线课程各1门,开发 AI+学前教育特色课程模块

(3)科研突破:成功立项或结题省级以上教改课题2项,形成数字赋能襄阳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成果

(4)资源平台:建成“云上名师工作坊”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5)成果辐射:形成可推广的“校-园-社”协同育人模式

3.主要措施

(1)团队能力提升工程

①建立分层培养机制

领航梯队:选派2名核心成员赴境外或国内学前教育机构研修

骨干梯队:开展“每月一讲”教学研训工作坊(含幼儿园实地教研)

②跨区域协同发展

与2所乡村幼儿园建立帮扶对子,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2)课程体系重构计划

①数字化课程建设

②建设智能化幼儿园情境模拟实训室——“幼之幼”虚拟仿真幼儿园实训系统,开发5个典型教学案例库

(3)科研攻坚行动

①明确重点研究方向

聚焦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三课”改革研究

聚焦学前教育热点,助力襄阳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托幼一体化背景下课程衔接研究

《评估指南》下师幼互动专题研究

②科研实施路径

组建“高校教师+幼儿园骨干+教研员”跨领域团队

建立2个园本教研基地开展行动研究

4.预期成果

(1)科研项目的推进与拓展

2024年工作室成员已获得校市省不同级别课题的成功立项,2025年除了继续开展扎实的理论研究外,还应广泛在幼儿园等开展应用研究,参与国内外学前教育会议,提升工作室影响力一是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申报校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注重研究成果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推广;二是号召工作室成员积极跟进专业发展的各项进展,如在党建与业务融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认证、学前教育专业升本等重大项目中贡献智慧,积累标志成果;三是鼓励工作室成员对标对表,向省级名师、校级名师新秀、骨干教师标准靠拢。

(2)社会服务工作取得进展

继续利用好“国家双师教师培训基地”和襄阳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基地称号,争取申报成功5项国培省培市培项目,实现服务社会和幼儿园的目标;面向幼儿园开展师资培训和讲座5场,帮扶乡村幼儿园2所,服务社区家庭教育需求,提升工作室社会贡献度。

(3)在线精品课程提档升级

工作室成员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生竞赛经验丰富,成果丰硕。全体成员都有主持或参与建设在线课程经历,3名教师主持过国家级特殊教育专业资源库课程,2名教师主持建设了省级在线课程。2025年,将继续扩大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面,吸引更多成员加入到在线课程的建设,争取更多的学习用户,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