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与服务 > 科研机构 > 正文

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建设

【作者: 发布于:2017-11-16 点击量:

附件1:

襄阳市科技计划

研究与开发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建设

申请单位(盖章):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人: 陈文俊

联系电话: 15271116161

襄阳市科学技术局

〇一三年十二月

项目基本信息表

项目名称

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建设

申请单位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所在地

襄阳市

组织机构代码

72614866-1

联系人

陈文俊

联系电话

0710 3617189

手机

15277117709

所属领域

受理科室

□汽车及零部件 □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电子信息 □化工 □新材料

高新科

□农产品深加工 □种植 □养殖 □农业生产资料 □其它

农村科

□生物医药 ■资源环境 □节能环保

社发科

项目前期基础(200字以内)

一、经过5年的时间,项目组奔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实地考察了全国知名的特色商业街,如上海新天地、 海上海商业街;南京1912;北京798、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天津音乐主题商业街、天津鼓楼文化街等。收集整理了一批现代都市商圈中保留民俗文化商业步行街区的成功案例,并总结出其营运规律。

二、经过3年的调研,形成了襄阳北街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了襄阳北街文化步行街区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民俗文化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也研究了其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及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简介

(500字以内)

旅游资源环境分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环境两大类,而第二大类人文旅游资源环境,是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环境两部分共同构成。

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锦绣多姿,山水奇特,古迹遗存尚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襄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襄阳市的旅游景点有700多处,但大多都是雷同的景观,缺少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在以“三国源头、魅力襄阳”为主题的指导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改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得到了很好的培育,但对襄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襄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将以人民广场商圈、长虹路商圈、万达商圈为主,以襄城鼓楼十字街商圈为辅的定位就是不合理的。从其定位我们看不出各个商圈的特色,

就“十字街商圈为辅”, “该商圈以鼓楼商场为龙头,以北街为龙身。”的定位看,北街就成了“辅中之辅”了。北街作为仿古街,也变成了普普通通的一个商业街道,其文化步行街的巨大带动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城市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

建构以北街为中心的襄阳民俗文化商业步行街区,打造以北街为中心襄阳民俗文化旅游、以隆中为中心三国文化旅游、以汉水为中心自然风光旅游,形成“三游鼎力”旅游格局,这将为襄阳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起止年限

2014-2020

项目总投入

30万元

申请科技经费补助

10万元

企业注册时间

注册资金

万元

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比例

%

股份结构

企业是否

高新技术企业

□是 □否

企业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是 □否

企业是否开展了

产学研合作

□是 □否

合作院校

职工总人数

其中研发人员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净资产(万元)

销售收入(万元)

研发经费(万元)

缴税总额(万元)

净利润(万元)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5人以内)

姓名

工作单位

年龄

专业

职称/职务

陈文俊

人文艺术学院

51

民俗学

副教授

崔建民

人文艺术学院

52

文化学

副教授

刘作清

人文艺术学院

49

旅游学

副教授

徐蕊

人文艺术学院

38

管理学

讲师

张越

人文艺术学院

34

经济学

讲师

项目完成后

的绩效目标

技术指标

申报专利

实现成果转化

经济、社会效益指标

新增销售收入

3000万元

新增税收

150万元

培养科研人员

3人

襄阳市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

编 写 提 纲

一、项目简介(概要阐述研发项目内容,约1000字)

1.经过5年的时间,项目组奔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实地考察了全国知名的特色商业街,如上海新天地、 海上海商业街;南京1912;北京798、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天津音乐主题商业街、天津鼓楼文化街等。收集整理了一批现代都市商圈中保留民俗文化商业街的成功案例,并总结出营运规律。

2.经过3年的调研,形成了襄阳北街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了襄阳北街文化步行街区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民俗文化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也研究了其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及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的襄阳,还有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面临着灭迹,还有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没有在“文化襄阳”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由于我们缺乏对襄阳民俗文化软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认识,一味地追求硬性经济效益,而造就了许多的“伪民俗”,使得民俗文化失去了其“灵魂”,形成了“快餐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难以在市场上站住脚跟,使得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失去了民俗文化风情的魅力,影响了襄阳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产业的对襄阳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4.构建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是襄阳旅游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文化襄阳建设的需要,是产业襄阳建设的需要,是都市襄阳建设的需要,是绿色襄阳建设的需要。

打造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使之成为襄阳的一张名片。实现“四化”,即建筑特色民俗化,商业业态民俗化,经营范围民俗化,游客购物步行化。

建构以北街为中心的襄阳民俗文化街,打造以北街为中心襄阳民俗文化旅游、以隆中为中心三国文化旅游、以汉水为中心自然风光旅游,形成“三游鼎力”旅游格局,这将为襄阳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1.分析说明项目实施能够产生的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一、发挥旅游产业带动功能,促进襄阳经济繁荣发展。

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具有对经济带动作用大、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动就业机会多、综合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襄阳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2010年,襄阳市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但与同期宜昌的旅游收入的104亿元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襄阳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2008年提出了“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2011年又提出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目标,都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 。

然而,襄阳旅游业在省内排名已由第三位下降至第四位。省内排名前三的武汉、宜昌和十堰。南阳、洛阳,在旅游人数、总收入等综合指标也均超过襄阳。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襄阳旅游产业问题出在哪里,襄阳旅游城市灵魂及魅力体现在哪里,襄阳旅游产业对襄阳综合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在哪里。

二、襄阳市对旅游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不充分,民俗文化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严重缺失。

旅游资源环境分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环境两大类,而第二大类人文旅游资源环境,是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环境两部分共同构成。

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锦绣多姿,山水奇特,古迹遗存尚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襄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襄阳市的旅游景点有700多处,但大多都是雷同的景观,缺少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在以“三国源头、魅力襄阳”为主题的指导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改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得到了很好的培育,但对襄阳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的襄阳,还有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面临着灭迹,还有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没有在“文化襄阳”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由于我们缺乏对襄阳民俗文化的正确认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造就了许多的“伪民俗”,使得民俗文化失去了其“灵魂”,形成了“快餐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难以在市场上站住脚跟,使得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失去了民俗文化风情的魅力,影响了襄阳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产业的对襄阳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三、建构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带动十字街商圈繁荣发展。

十字街商圈拥有中国最长的仿古商业街——北街。襄阳主街道北街全长780米,街宽7米,是国内最长的仿古步行街,其建筑主要以鄂西北地区仿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为主。马头墙、飞檐错落有致,门窗花格古朴典雅。2008年建成的荆州街北段(“古治街”)将近300米仿古街,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此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巷子胡同,都已具备历史文化名城符号化特征。

然而,襄阳城市商圈中,商业街雷同,缺乏鲜活个性。襄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将以人民广场商圈、长虹路商圈、万达商圈为主,以襄城鼓楼十字街商圈为辅的定位就是不合理的。从其定位我们看不出各个商圈的特色。就“十字街商圈为辅”, “该商圈以鼓楼商场为龙头,以北街为龙身。”的定位看,北街就成了“辅中之辅”了。北街作为仿古街,也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直行商业街道。

北街文化商业街主要存在“三缺”:一是资源缺整合。北街、荆州街北段(“古治街”)仿古街,各自为阵,与其相贯通的街道、小巷、胡同等资源也没有充分利用,造成城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商业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文化缺主题。目前北街发展的定位不明确,在北街的建筑风格、商家门店及招牌,乃至经营方向等方面缺乏主题文化定为,造成了今天的北街古文化品位的缺失与错乱。三是管理缺主体及长效机制。北街的管理资源没有整合,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没有发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文化商业街管理中的巨大功能。市政府曾多次成立北街相关工作的临时“指挥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北街管理与保护的意见或者办法,使不少问题至今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如:小区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北街的防火通道问题、步行街跑机动车的问题、商业音响噪音问题、生活和商业用电线裸露杂乱影响形象问题等等。

这“三缺”, 导致襄阳北街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商业街区风貌,其文化、旅游、商业等综合经济巨大带动功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襄阳城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商业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

构建襄阳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促进旅游产生的发展,可用带动鼓楼十字街商圈的繁荣昌盛。

四、建构以北街为中心的襄阳民俗文化街,打造以北街为中心襄阳民俗文化旅游、以隆中为中心三国文化旅游及以汉水为中心自然风光旅游,形成“三游鼎立”旅游格局,这将为襄阳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国内及我市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企业主要产品产销现状及技术需求分析。

经过5年的时间,项目组奔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实地考察了全国知名的特色商业街,如上海新天地、 海上海商业街;南京1912;北京798、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天津音乐主题商业街、天津鼓楼文化街等。收集整理了一批现代都市商圈中保留民俗文化商业街的成功案例,并总结出营运规律。

旅游业作为无污染的第三产业,其拉动经济发展的链条长、作用大,应作为重要产业纳入“产业襄阳”建设;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推动城市建设,提升襄阳城市品位,有利于“都市襄阳”建设;襄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与“文化襄阳”建设相得益彰;旅游业本身就是“绿色”产业,发展旅游同样离不开优美的自然环境,其必将推动“绿色襄阳”建设。

沉淀了2800年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粹的襄阳,还有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面临着灭迹,还有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没有在“文化襄阳”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由于我们缺乏对襄阳民俗文化的正确认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造就了许多的“伪民俗”,使得民俗文化失去了其“灵魂”,形成了“快餐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难以在市场上站住脚跟,使得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失去了民俗文化风情的魅力,影响了襄阳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产业的对襄阳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构建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是襄阳旅游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文化襄阳建设的需要,是产业襄阳建设的需要,是都市襄阳建设的需要,是绿色襄阳建设的需要。

三、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

1.主要目标(项目目标的涵盖范围要与项目名称相对应;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考核;其目标在2~3年内能够完成。)

主要目标:打造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使之成为襄阳的一张名片。实现“四化”,即建筑特色民俗化,商业业态民俗化,经营范围民俗化,游客购物步行化。

2.研发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研究重点与开发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其内容应与项目目标有直接对应的支撑关系,为实现项目目标所应进行的重点研究内容不应有遗漏,也不应包括与项目目标关联度不大的内容。)

一、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先天条件相关性因素研发:城市、区位、人口、竞争、位置、交通、规模等。

襄阳北街位于襄阳古城内,属襄城区昭明办事处辖区。1993年、2001年经市委、市政府重新定位研究、整治,北街被打造成了一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朴典雅风格明显。2008年建成的荆州街北段(“古治街”)将近300米仿古街,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此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巷子胡同,古襄阳最重要的古迹名胜、人文景观,如:昭明台、古城墙、护城河、北门-小北门、仿古一条街、夫人城、瓮城等古襄阳标志性建筑融合为一体,已具备历史文化名城符号化特征。如今,襄阳北街现有业主200多户,近400间门面,已成为古襄阳城内有影响的街道之一。

二、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后天条件相关性因素研发:

1.硬件:规划、建筑、商业氛围等相关因素。

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规划布局上“宜曲不宜直”,打破北街传统的“一条直街两面铺”的单调空间模式,充分利用北街胡同巷子,通过建筑的曲折错落,形成多节点的线性空间,延长营业面,创造适合驻留的休闲漫步商街;打造尺度宜人的共享空间,作为商业街的活力空间。错落的建筑物形成独具风情的景观面。

2.软件:社区管理、定位、招商策略、销售模式、营销推广商业营运、政府资源等。民俗文化商业街运作的系统体系跨越商业和地产两大领域,涉及众多部门协调统一,运作繁杂,涉及众多关键因素不可缺失。

3.项目的技术关键、创新点。

创新点:实现“四化”,即建筑特色民俗化,商业业态民俗化,经营范围民俗化,游客购物步行化。

襄阳民俗文化商业街主要卖襄阳民俗文化风情。民俗文化商业街把文化与商业巧妙的融合起来,使顾客在休闲、互动、体验襄阳民俗与风情的同时进行消费。

技术关键:民俗文化商业街运作的系统体系涉及众多部门协调统一,运作繁杂,涉及众多关键因素。襄阳民俗文化街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理论项目,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实践项目。项目的要想落实到位,必须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

4.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

四、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标准情况分析。

国内成功营运的民俗文化商业街:

1.锦里:是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风情街,号称“成都版清明上河图”,已经成为全国特色商业街的典范。锦里民俗文化街的成功改造,建立在对当地文化正确的理解和对商业地产的精准把握上。

2.天津鼓楼文化街:以青砖瓦房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高低错落。集旅游、购物、娱乐、展示、休闲风情文化街。

3.南锣鼓巷:以胡同四合院为肌理、历史文化为底蕴、兼具品味人文环境的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的特色街区。

4.成都宽窄巷子: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的宽窄巷子各街区中,植入以文化为基石的商业元素,充分展示老成都生活精神,能切身感受老成都民俗生活场景,感受“最成都”

5.田子坊:田子坊是保存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生活的一块“活化石”,具有历史深度。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挖掘其本质发展商业地产与创意产业,在赢得利益的同时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名、利” 兼得。

6.后宫风情街:.后宫风情街以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岱家文化及惠东渔歌文化遗产为背景主线,打造集天后宫、古戏台渔家生活娱乐主题馆、滨河酒吧街、各类特色小店,融合天后宫祭拜、民俗风情、休闲购物、餐饮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岭南文化风格仿古街。

这些现代都市商圈中保留民俗文化商业街的成功案例为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国内现有工作基础(主要从国内技术基础、研发力量等方面阐述项目立项的成熟性。)

项目组成员拥有多年的民俗文化教学及研究经验,凭借襄阳民俗文化研究所积累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源。经过5年的时间,项目组奔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实地考察了全国知名的特色商业街,如上海新天地、 海上海商业街;南京1912;北京798、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天津音乐主题商业街、天津鼓楼文化街等。收集整理了一批现代都市商圈中保留民俗文化商业街的成功案例,并总结出营运规律。经过3年的调研,形成了襄阳北街文化商业街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了襄阳北街文化商业步行街现在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民俗文化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也研究了其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

五、项目综合分析

1.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建构以北街为中心的襄阳民俗文化街,打造以北街为中心襄阳民俗文化旅游、以隆中为中心三国文化旅游及以汉水为中心自然风光旅游,形成“三游鼎力”旅游格局,同时带动鼓楼十字街商圈乃至人民广场商圈、长虹路商圈、万达商圈的繁荣昌盛,将为襄阳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

建设襄阳民俗文化商业街,具有对经济带动作用大、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动就业机会多、综合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项目实施,没有任何风险。民俗文化街主要硬件工程已经到位,北街主街道全长780米,街宽7米,是国内最长的仿古步行街,其建筑主要以鄂西北地区仿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为主。马头墙、飞檐错落有致,门窗花格古朴典雅。2008年建成的荆州街北段(“古治街”)近300米仿古街,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此外,还有纵横交错的巷子胡同,都已具备历史文化名城符号化特征。同时,北街已经具备“吃、住、行、游、购、娱”相对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民俗文化街软件工程的建设,而实施这一工程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六、计划实施年限、项目总投资、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

1.年度计划、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挖掘襄阳民俗文化内涵树形象,研发襄阳民俗文化商业街区文化主题定为。

民俗文化商业街形象定位是街区特色最集中、最浓缩的概括,是街区特色的总纲和统率。北街作为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和魅力襄阳的精要所在,她的古城韵味和文化特色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对北街旅游形象的提炼,突出北街的特色。第一阶段目标是结合北街的资源特色和发展现状,主要研发北街民俗文化街商业街形象的主要凝练方向,为襄阳民俗文化商业街区文化主题定为,构建以襄阳民俗文化为主,外地民俗文化为辅的襄阳民俗文化商业街区。

第二阶段目标:北街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商业资源整合项目研发。

北街、荆州街北段(“古治街”)仿古街及与其相贯通的街道、小巷、胡同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商业资源整合项目研发。应将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的发展放在城市发展的范围内,融入到襄阳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大框架中,通过旅游特色街区的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升级;严格保护北街现有的历史文化遗存,最大限度地保存遗迹的历史信息;保持北街历史的走向、街道尺度和建筑肌理,保护鄂西北风格的街区特色;通过标志性项目体现北街的个性化特征,与其他旅游特色街区区别开来;商业店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运作。

第三阶段目标:管理缺主体及长效机制项目研发。

整合北街的管理资源,明确的管理主体,发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文化商业街管理中的巨大功能。研发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管理与保护的意见或者办法,加强政府主导,提升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区管理品质。

2.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概要说明项目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情况)。

项目实施起止年限为2014年至2020年,计划6年完成。项目总投入 30万元 申请科技经费补助10万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补助6万,企业赞助14万。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1.必要外部支撑条件。

民俗文化商业街运作的系统体系跨越商业和地产两大领域,涉及众多部门协调统一,运作繁杂,涉及众多关键因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与协调是项目得以完成的必要外部支撑条件。

2.技术研发团队基本情况。

陈文俊副教授,多年从事中国民俗与风情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对纷繁的民俗事项进行理论把控,为襄阳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民俗文化旅游模式的开发、研究及推广提供论理支持。同时,该同志也是襄阳市地方志编撰人之一,对襄阳自然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十分熟悉。

崔建民副教授,多年从事中国文化学的教学与研究,为襄阳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对襄阳民俗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对接有独到研究。

刘作清副教授,是多年从事中国文化与旅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襄阳民间艺术协会成员,对襄阳民俗文化有独特的研究。

徐蕊讲师,研究生毕业,从事旅游管理教学与研究。该同志2012年到美国访过学,对中西文化旅游管理对比研究有造诣。

张越讲师,研究生毕业,从事旅游经济教学与研究。该同志2013年到新加坡访学,对民俗文化经济效益研究有造诣。

3.组织实施方案。

一、构建襄阳民俗文化街区先天条件相关性因素分析:通过对襄阳城市、区位、人口、竞争、位置、交通、规模等因素的调研分析,提供详细的调研报告,为项目三个阶段的研发做宏观指导。

二、襄阳北街民俗文化后天条件相关性因素研发:

1.硬件:规划、建筑、商业氛围等相关因素研发。北街民俗文化商业街规划布局上“宜曲不宜直”,打破北街传统的“一条直街两面铺”的单调空间模式,充分利用建筑曲折错落的街道、巷子、胡同,形成多节点的线性空间,延长营业面。作为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创造适合驻留的休闲漫步商街区,打造适度宜人的共享空间,与错落的仿古建筑群一起成襄阳独具风情的景观面貌。

2.软件:社区管理、定位、招商策略、销售模式、营销推广商业营运、政府资源等相关因素的研发。增加民俗文化街区的人脉,营造襄阳民俗文化街区的文化及商业氛围,促进旅游产生的发展,带动鼓楼十字街商圈的繁荣昌盛。

三、争取政府支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民俗文化商业街区运作体系跨越商业和地产两大领域,涉及众多部门协调统一,运作繁杂,涉及众多关键因素不可缺失。

八、其他说明

九、相关附件

1.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或企业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2.与项目相关的专利证书、技术标准、成果鉴定证书、近一个年度的查新报告、产学研合作协议、自筹资金筹措能力证明等。

十、各县(市)区科技局意见